会议日程

会议日程

 

 

时间 内容
8月8日 08:00-22:00 接机(地点: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报到注册(各酒店大堂)
15:00-18:00 预备会议
8月9日 08:00-08:30 大会开幕式
08:35-09:00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低空技术研究院成立仪式
09:00-09:30

杨军,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报告题目:发展低空空气动力学,推进低空经济创新发展 ,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09:35-10:05 院士报告2
10:05-10:25 茶歇
10:30-10:55 王永庆,中航工业首席专家 ,报告题目:从体系需求看战斗机智能化技术发展
11:00-11:25 张学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告题目: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建设
11:30-11:55 张钦宇,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校长,报告题目:
12:00-14:00 午休
14:00-17:30(厅1-厅6) 分论坛报告
14:00-17:30(厅7) 中国航空学会青托沙龙
8月10日 08:30-12:00(厅1-厅6) 分论坛报告
14:00-17:00 参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园、展馆、实验室;送机

 

 

 

 

分论坛报告

 

 

低空技术与应用

召集人:胡  钢江启峰叶  露何  强程志刚杨党国刘大伟熊  昊冯  毅刘森云         秘书:熊  昊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人才称号 详细信息

低空经济气象若干关键科学问题

郭建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城市台风与雷暴风风场高分辨率模拟与重构

黄铭枫

广西大学/浙江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广州低空经济气象保障服务示范场景建设进展

顾桃峰

广州市气象局

 

低空风场高精度预报方法研究与应用

赵   钟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生成式神经网络在低空危险气象预测领域应用研究

张   颖

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

 

多尺度模拟同化与AI快速融合 – 为低空经济保驾护航

张绍晴

中国海洋大学

 

关于低空飞行器起降阶段动力系统失效对安全性影响的标准研究

程志航

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总设计师

低空经济标准化发展思考

王旭峰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副总工程师

全域数字化低空安全管控技术及应用

吴   浩

成都空御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低空政策演化与标准

兰旭东

清华大学

研究员

博弈驱动的反无指控技术及设备研发

于登秀

西北工业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面向复杂低空环境的仿生飞行器技术与应用

邓慧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一种无人机快速替换置物仓及抗振模块设计

徐开明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

低空经济的清洁能源动力:氢能及燃料电池的发展及应用

李致朋

西北工业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基于结构减阻特性的飞行器表面防除冰材料设计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沈一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低空过冷环境的结冰机制及防除冰方法

王   京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飞行器设计中的“流声振耦合”关键问题

杨党国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航空交通联合仿真试验平台构建

许   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无人机赋能低空经济:从陆空两栖无人机到无人机集群

缪志强

湖南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飞行器新型降噪技术

周   杰

西北工业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电驱动涵道动力设计研究进展及未来思考

王掩刚

西北工业大学

 

超疏水表面液滴结冰动态温度测量与冰水相界面可视化研究

陈景祥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低空航空器运行安全与适航技术

闫   锋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民用无人机运行监管与低空经济发展

周   超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面向水上飞机的海面环境感知技术研究

王   斌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无人机赋能低空经济:重载无人机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吴荣华

珠海九重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通用智能技术与应用

召集人:陈   功董  琦黄江涛楼云江弭元元王岳清许敏鹏余  亮余  翔张礼廉张伟伟杨富程        秘书:刘  颖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人才称号 详细信息

低空无人系统协同感知导航技术

赖际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机载多源自主及综合导航技术

杨国梁

中航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谐振式微光学陀螺仪

张勇刚

哈尔滨工程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无人飞行器仿生偏振导航与复合干扰滤波

余   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仿生感知与智能导航

申   冲

中北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仿生智能导航的生物行为学

吴嘉宁

中山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神经元树突计算启发的AI模型

李松挺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脑启发的大规模脉冲神经网络

马征宇

鹏城国家实验室

 

塑造序列吸引子的图式结构

弭元元

清华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无创脑机接口前沿进展

许敏鹏

天津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人类认知的计算建模研究:认知心理学的视角

陈   琦

深圳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面向情绪障碍诊疗的情感脑机接口技术研究

梁   臻

深圳大学

深圳市高层次人才

意识与意识障碍的研究进展

李小俚

北京师范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基于视觉认知机理的类脑Spiking计算模型

刘   颖

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

助理研究员

数据和知识驱动的智能流体力学工业软件展望

张伟伟

西北工业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智能化工大模型赋能化学工程研究进展

周吉彬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工业软件垂域大模型(“虚竹”大模型)探索和应用

钱逸晨

粤港澳国家创新中心

 

面向低空经济的气动、气象工业智能模型

宾远为

深圳十沣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动力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探索

张宇飞

清华大学

 

气动外形生成式设计方法研究思考与初步实践

何   磊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副研究员

旋翼无人机的强化学习控制与规划

楼云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微小卫星博弈意图识别与阵位优化设计

肖   冰

西北工业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飞行器轨迹在线规划与智能抗扰控制

韦常柱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多功能天地往返运输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设想

史晓宁

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

力箭运载火箭总师

深度主动学习及其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张立宁

中国电科电子科学研究院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自学习最优控制

魏庆来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兵棋推演中的智能决策技术应用

尚晓舟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电子科学研究院

重点项目副总师

无人机集群虚实结合协同控制方法研究

陈   功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高级工程师

飞行器气动隐身多学科智能化设计

赵   轲

西北工业大学

 

通过交互进行学习的具身智能飞行器

郭   磊

电子科技大学

 

具身智能变体结构设计

孙   健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空间精细操作机器人的设计、控制与地面模拟

何   俊

上海交通大学

 

民用飞机虚拟集成能力建设及工程应用

姚志超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具身智能赋能的无人机空中自主对接技术研究

卢德勇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助理研究员

航天器载荷超精超稳控制技术及应用

黄攀峰

西北工业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指控知识图谱关联与决策

杨富程

海军航空大学

 

生成式遥感基础模型初探

邹征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低空弱小目标特征学习与智能识别

王靖宇

西北工业大学

 

空天智能决策与规划调度技术

伍国华

中南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空中无人自主对接技术研究

杜   昕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高级工程师

 

 

智能赋能低空经济

召集人:姜春晓张跃强杜文博陈  智、强晓刚,        秘书:邓  楠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人才称号 详细信息

面向临地载具的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一体化融合

田大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空天通信阵列信号处理

邢成文

北京理工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低空通信中的频谱安全问题研究

丁国如

陆军工程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低轨卫星大规模随机接入与高速传输关键技术研究

吴   胜

北京邮电大学

国家级青年次人才

移动通信系统立体覆盖方法研究

刘俊宇

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国家级青年次人才

面向天基分布式星群的在轨边缘微云技术

冉德超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面向空天应用的空间智能关键技术

郭裕兰

中山大学

青年拔尖人才

MEMS微镜与扫描成像技术

王俊亚

华中科技大学

青年拔尖人才

融合语义与空间先验的跨视域图像匹配定位方法

刘海波

湖南大学

青年拔尖人才

大模型时代下的智能系统感知与决策

李坚强

深圳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高精度MEMS陀螺仪等智能传感器与低空经济安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韩金龙

格物感知(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量子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及异质异构集成芯片/系统

秦   琦

深圳大学

国家级青年次人才

蜂群反蜂群自主控制关键技术发展及应用

宋   韬

北京理工大学

国家级青年次人才

中大型无人机进入管制空域安全运行关键技术

王艳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低空飞联网及安全评估

王兴隆

中国民航大学

研究员

低空大模型研究与实践

丁   辉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八研究所

研究员

交通运输领域低空应用场景需求培育和政策导向

刘振国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副主任

旋转传声器声源定位技术研究

郑   谢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工程师

工程设计中的若干转捩-湍流难题及其建模方案

徐家宽

西北工业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大模型驱动Token Communication

高   镇

北京理工大学

国家级青年次人才

太赫兹通信及空间应用展望

李玲香

电子科技大学

国家级青年次人才

面向空天地一体化场景的太赫兹通信技术研究浅析

韩   充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级青年次人才

全固态太赫兹收发前端关键技术与应用

张   波

电子科技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太赫兹光声技术与应用

田   震

天津大学

国家级青年次人才

用于无人机移动平台的光电信息器件和关键技术

谢臻达

南京大学

国家级青年次人才

免成像单光子无人机识别技术研究

孙仕海

中山大学

深圳孔雀人才

量子探测技术及应用

邝文俊

军事科学院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

光电融合技术及其空天应用

潘时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低空无人机集群赋能的分布式太赫兹通信技术研究

马新迎

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

工程师

 

 

智能强度评估与结构设计

召集人:陈彦飞苟燕子计红军刘  虎聂祥樊邱  雷,        秘书:康  熙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人才称号

详细信息

飞行器结构损伤的导波阵列动态概率成像方法

任元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科协青托,江苏省优青

飞行器热承载结构智能强度技术研究

肖登红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型号副总师

冰-固界面强度与防除冰功能表面及涂层设计

陈少华

北京理工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智能空间展开结构设计及其验证

刘立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超轻柔⽓凝胶研究进展

张强强

兰州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飞机结构强度试验智能化转型设想与实践

杨   宇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面向复杂服役环境的空天复合材料结构力学行为表征

崔   浩

西北工业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飞行器先进吸能结构与耐撞性设计

任毅如

湖南大学

 

轻量化超混杂材料超声辅助成形性能变化规律

陈一哲

武汉理工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复杂环境下航空器关键结构动力学

许   勇

西北工业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大型旋转部件高温损伤评定及防控一体关键技术与应用

张显程

华东理工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结构与热防护性能评估关键技术

费庆国

东南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试验-仿真融合的结构关键部位应变测量方法

鲍   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激光增材制造钛合金强度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估

苏少普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研究员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夹芯结构关键力学问题

熊   健

哈尔滨工业大学

 

钛合金粉末床电子束增材制造技术研究

汪强兵

广州赛隆增材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题目待定

姚小虎

华南理工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面向航空用高强韧低成本钛合金的微结构设计与加工工艺

沈将华

西北工业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冲击载荷下航空装备先进材料的温压耦合动态剪切强度与失效行为

张龙辉

华南理工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复合材料板结构的低速冲击特性研究

刘   虎

西南交通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塑胶/金属/碳纤维快速零件解决方案

周惦武

湖南大学

 

复合材料疲劳数字孪生模型及寿命预测研究

裘进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超高温下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与损伤机理研究

胡晓安

南昌航空大学

副院长/教授

基于神经网络的散热结构优化方法

石友安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单体智能到集群涌现的协同控制与决策研究

杨青林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鱼骨型变弯度机翼横向自由振动分析与求解

麻越垠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基于人工智能的极低频宽频域吸声超结构优化研究

张   浩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航空发动机结构服役安全与试验研究 何卫锋 空军工程大学 主任/教授/特聘长江

 

 

绿色能源与动力

召集人:李伟林李玉阳潘天宇赵庆军林志勇蔡晓东        秘书:李云海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人才称号 详细信息

新型燃料航空涡轮发动机进展与关键技术

秦   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高级工程师

氢燃料电池技术进展与航空燃料电池动力应用展望

胡尊严

清华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基于飞发一体的航空混合动力系统关键技术

李海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高功率密度氢燃气轮机设计

王子楠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国家级青年人才

旋转爆轰发动机中氢气燃料与射流火焰起爆研究

朱跃进

江苏大学

上海市白玉兰人才计划

太阳能光热电耦合绿氢制备与氨储氢

刘茂昌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工程热物理所副所长

光学测量技术在氢火焰不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范路明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氢涡轮动力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戴天阳

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

 

面向双碳目标的航空混合动力系统思考

李玉阳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高效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唐浩林

佛山仙湖实验室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航空氢燃料电池及混合动力技术

冯   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教授

面向低空飞行器的氢燃料电池技术研究

邱殿凯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面向低空飞行器的航空混合动力系统研制关键技术

陈   伟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副部长/高级工程师

全国产化高效高功率密度航空航天电源关键技术

王孝强

西南交通大学

 

燃料电池在飞艇上的应用前景分析

牛会鹏

北京流体动力科学研究中心

 

可重复动力:绿色能源革命的零碳引擎

张   进

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

 

发动机燃烧智能感知

韩   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爆震波起爆方法研究

王治武

西北工业大学

教授/副院长/专业副总师

封闭空间末端自燃与燃烧模式转变

张晓军

中北大学

讲师

旋转爆震燃烧流场观测及分析

彭皓阳

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吸气式旋转爆震及网格自适应加密技术

彭   瀚

厦门大学

厦门市高层次留学人才

超声速爆震燃烧

蔡晓东

国防科技大学

副教授/湖南省杰青

面向锂离子电池失效抑制的快充关键技术

王学远

同济大学

助理教授

多电航空发动机磁悬浮起动发电技术研究

于   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副教授/中国科协青托人才

基于“油电/氢电”可长时间悬停增程式复合翼无人机研究

彭   旭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副教授

分布式涵道电推进

李伟林

西北工业大学

 

多电飞机电气系统分层控制

高   飞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级青年次人才

分布式电推进飞行器升力-推进耦合优化设计

孟   蓉

王梓伊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飞行器动力装置减振安装系统设计技术研究

陈永辉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低空气动与总体

召集人: 张明明何晓舟张  鑫卢镇波屈  峰连  欢胡星志张炳夫高兴龙       秘书:张炳夫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人才称号 详细信息

飞行器柔性智能蒙皮与数字孪生系统

黄永安

华中科技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飞翼布局飞行器动态失稳特性与无舵面增稳控制

冯立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基于等离子体激励的两段翼型流动控制研究

张   鑫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技术

黎   军

浙江大学

 

旋转弹箭面外力矩通用建模与锥运动稳定性贯通研究

杨云军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低空飞行器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与创新路径

卢镇波

中山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智能化方法在飞行器气动设计中的几个运用进展

戴玉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人工智能与飞行器气动外形优化设计

李记超

西北工业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旋翼动态失速主动流动控制机理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李国强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副研究员

低空拒止环境翼伞系统自主归航与耦合机理研究

高兴龙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飞行器非定常流场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

寇家庆

西北工业大学

国家级青年次人才

基于数据融合的新型飞行器流动控制研究

温   新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级青年人才

低真空管道亚跨超音速空气动力效应研究

钱博森

中南大学

中国科协青托

低空无人飞行器变构飞行与安全协同

王   斑

西北工业大学

 

分布式混合电推进飞行器技术

朱炳杰

国防科技大学

 

低空复杂风环境物理模拟与飞行安全

李   浩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

 

风扇/压气机叶片造型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探究

孙大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低空经济飞行器关键技术及展望

赵俊波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空气动力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

复杂场景下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缺陷视觉智能检测方法

曾念寅

厦门大学

副院长/教授

混合电推进系统中压缩系统的技术挑战

朱铭敏

上海交通大学

 

飞行器设计中的“流声振耦合”关键问题

郭龙凯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助理研究员

AI赋能飞行器气动多物理场原位重构感知

冀晶晶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科协青托,湖北省杰青

航空强度技术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刘小川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中国航空学会青托沙龙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人才称号 详细信息

航空多端口能量路由器设计与优化控制

齐   扬

西北工业大学

副教授/中国科协青托

 

高速飞行器激波与边界层控制研究进展

刘   强

国防科技大学

副教授/中国科协青托

 

航空压气机流动稳定性理论分析方法

许登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副研究员/中国科协青托

 

智能旋翼气动及流固耦合方法研究进展

张夏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副教授/中国科协青托

 

空地协同语义抗干扰通信技术

林文晟

西北工业大学

副教授/中国科协青托

 

机载系统通信关键技术与新一代统一网络研究

吴佳驹

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中国科协青托

 

航空智能人机系统发展与实践

郑德焰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高工/中国科协青托

 

涡轮基旋转爆震研究进展及思考

宋飞龙

空军工程大学

中国科协青托

 

扰动域推进CFD计算方法

胡姝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副教授/中国科协青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