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阳
李玉阳 |
|
报告题目: 面向双碳目标的航空混合动力系统思考
个人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Progress in Reaction Kinetics and Mechanism期刊主编。当选国际燃烧学会会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2)、国际燃烧学会杰出研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际能源与燃料学术之星奖、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入选国家青基B类人才(2016)。 研究方向为两机低碳燃烧动力、航空混合动力及其相关基础研究。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与科技部、工信部、教育部、型号单位项目10余项。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80余篇,在国际两大权威燃烧期刊Combustion and Flame和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上共发表论文110余篇,SCI引用近7000次,H因子46。任第38-41届国际燃烧会议分会主席/共同主席、国际燃烧学会Silver Medal评审委员会和Bernard Lewis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第1-2届中俄低碳/低排放燃气轮机燃烧研讨会执行主席、第3届国际氨能会议主席、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燃烧学学术年会程序委员会主席、Journal of Ammonia Energy和Applied Sciences学科主编、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emical Kinetics编委等学术兼职。
摘要: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航空业面临紧迫的脱碳形势,基于现有航空发动机技术难以实现航空脱碳目标,亟需探索从低碳燃料应用与系统效率提升两个角度来构建航空混合动力(简称混动)系统。本报告从低碳燃料出发,对油氢混动系统、全氢混动系统及氨氢无涡轮混动系统三种混合动力系统进行了思考。其中,可持续航空燃料涡轮结合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成的分布式混动推进系统的短期可行性最高,并能够在长续航多任务固定翼式无人机中发挥作用;进一步构建了一款全氢直升机混动系统,揭示全氢混动系统的主要瓶颈在于全氢航空发动机、高功率密度电堆和机上高效储氢系统的研制;最后针对高效储氢需求,探讨了一种基于无涡轮设计的氨氢融合航空混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