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朋 |
|
报告题目: 《低空经济的清洁能源动力:氢能及燃料电池的发展及应用》
个人简介: 李致朋,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出国学习和工作近20年,先后在新加坡国立材料研究与工程院(IMRE,A*STAR)、日本国立材料研究院(NIMS)、美国国家标准局(NIST)担任研究员。期间曾获澳大利亚国家奖学金,对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Q)进行多次访学研究。受聘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TIT)客座科学家。随后在美国硅谷的一线工业界从事产业化的高端制造,在世界500强企业担任首席工程师及项目负责人。拥有从学术到产业的全链条实践经验,掌握了新能源燃料电池及产业化制造的前沿核心技术,尤其是工业制造的一线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氢能及燃料电池;纳米陶瓷新材料和器件;光/电催化海水分解;储能电池;计算模拟;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无人值守能源装置的传感和监控系统及软件;新型能源高效管控系统等。 学术领域,在国际一流期刊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80余篇,先后参与撰写了10余本/篇专业丛书和行业综述论文,在国际一流专业会议上应邀做专题报告30余次,多项科研成果被网站、杂志、期刊报道,担任30多个国际一流期刊杂志的专业审稿人。工业领域,拥有国际国内已授权专利50余项。 李致朋教授被授予国家级领军人才称号、浙江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日本材料协会(MRS-J)成立30周年颁发的贡献奖、中国科协评审专家。担任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陶瓷新能源材料分会会长及秘书长,第三届陕西省侨联青年委员会副会长,陕西省低碳绿色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院士专家联合会理事。
摘要: 我国在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在交通应用方面,投入巨大并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在面向低空经济这一新兴且要求苛刻的应用场景时,仍面临核心挑战:高性能、轻量化、高可靠性的航空级燃料电池系统核心技术仍有待突破;系统集成、热管理、低温冷启动、安全性与适航认证等关键技术亟待攻关;面向低空应用的氢能基础设施和空域管理规则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些因素制约了氢能在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应用进程。 本讲座将聚焦低空经济对清洁动力的迫切需求,深入剖析氢能及燃料电池作为其核心动力源的技术优势与发展现状。重点探讨当前在材料、部件、系统集成层面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和产业化瓶颈,分析国内外在低空氢动力领域的研发布局与竞争态势。讲座旨在探索加速氢燃料电池技术在低空经济领域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商业化应用的可行路径,包括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跨领域协同创新、完善标准认证体系、布局基础设施等,为推动我国低空经济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