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镇波

 

卢镇波


报告题目:

低空飞行器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与创新路径

 

个人简介:

卢镇波,低空智能飞行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院长助理,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双聘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兼职资深研究员。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多年科研工作。现任航空学报,力学学报,空天技术等期刊青年编委,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技术顾问,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气动声学与低跨超声速专业委员会委员及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2025年入选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会士(RAeS Fellow),并获得202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飞行器气动设计,气动噪声,人工智能,仿生扑翼飞行器,声学超表面,智能材料与结构,噪声与振动,流固声耦合机理研究。

 

摘要:

近年来,eVTOL作为低空飞行器的前沿代表,已成为航空领域研究热点。其智能化、低噪声、低成本、绿色高安全的特性,使之成为城市空中交通系统的核心装备,有望拉动万亿级新兴产业。然而,受低空复杂环境及垂直起降-巡航多模态飞行要求的制约,实现高效低噪的气动布局仍面临严峻挑战。分布式倾转涵道风扇构型凭借最优载荷能力、最大起飞重量和运营经济性成为理想方案,但需突破多物理场耦合技术瓶颈:多尺度流动控制与气动/噪声协同优化;结构动力学约束下的分布式动力调控;智能控制驱动的倾转机构可靠性提升。针对上述难题,报告人提出 “仿生构型-低噪设计-倾转机制”协同创新路径:融合仿生气动布局与智能优化技术,突破传统设计边界;创新开发仿生推进单元及倾转走廊控制算法;构建高可靠分布式倾转系统,实现安全、高效、低噪飞行目标。团队聚焦气动布局融合设计、分布式动力调控等核心技术,致力于研发符合航空安全标准的倾转涵道风扇eVTOL,为城市空中交通产业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