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蕴松简介
![]() 顾蕴松 空气动力学系教授、博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测控创新实验室主任。专业方向为飞行测控技术、流体流动控制和新概念智控飞行器。兼任工信部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和流动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工信部MJ科研试验验证专家组成员。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低跨超声速专业委员会、流体测控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流动显示委员会委员。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2项;授权专利28项,国内外期刊和会议文章90余篇,大会特邀报告12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大安全基础和重点科研项目60多项。《实验流体力学》、《气体物理》期刊编委,《中国科学》、《力学学报》、《航空学报》、《空气动力学报》、《AIAA Journal》和《Physics of Fluids》等期刊审稿人。指导本科生科创和研究生创新团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项目,获国家级奖励7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主要成果包括:1)无源流体推力矢量动力装置;2)基于无源流体推力矢量技术的涡喷验证机;3) 虚拟涡舵高机动无人机;4)智能感知涡控无人机;5)“磐石”全流控无舵验证机;6)应用于航空航天飞行试验的微型大气数据系统。
报告题目:《基于稀疏点压力信息的飞行器气动力感知技术》 摘要:未来先进战斗机将具备高隐身、宽速域、高机动等特征,对现有战斗机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然而,现有战斗机自身气动力感知能力的缺失,以及飞行员在特殊情况下的感知滞后或操作错误(如人机耦合振荡),限制了战斗机和飞行员对复杂气流条件和极端飞行状况的应对能力,阻碍了先进战斗机的智能化发展。报告介绍了一种基于稀疏点压力信息的无人机/战斗机构型下(如三角翼/细长旋成体)的飞行器气动力智能感知系统,能够对战斗机飞行过程中的危险工况(如大迎角“魔鬼侧滑”和尾旋等)进行预判和报警。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一种基于“虚拟涡舵”的自适应流动控制技术,可在战斗机进入危险工况后能够及时改出;并在“苍鹭”高机动无人验证机飞行试验中进行了验证。
|